
伴隨著采礦生產會有大量井下廢水產生。據調查,每開采1噸煤炭,可產生1~2.5m3礦井水。另一方面,由于采礦破壞了地下水資源,許多采礦企業用水困難。礦井廢水處理后回用,不僅防止了污染,而且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,還可為企業降低供水成本,因此礦井水的處理利用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。 根據含鹽量大小,可將水分為淡水(小于1 g/L),弱咸水(1~3 g/L),咸水(3~5 g/L),苦咸水(5~10 g/L),濃鹽水(10~25 g/L),強鹽水((大于50 g/L)。礦井水的水質特征一是渾濁(SS一般在100~500mg/L之間),二是存在有機物污染,三是含鹽量變化較大(50~5000mg/L)。我國煤炭礦井水含鹽量一般在1000~3000mg/L之間,少數礦井達到4000mg/L以上,屬于高礦化度、弱咸水或咸水。這類礦井水的含鹽成份主要是源于Ca2+、Mg2+、Na+、K+、SO42-、HCO-、Cl等離子,使其硬度往往也較高。常規凈化處理不能降低含鹽量和硬度,其出水既不適用于生活飲用,更不宜作鍋爐用水。礦井水處理回用必須考慮除鹽措施。傳統水處理技術能夠消除部分污染物,將COD、BOD以及重金融等污染物指標降到安全排放標準或雜用(中水)標準,但無法完全消除排水中所含的微量溶解性污染物。采用反滲透膜技術可徹底去除這些污染物,實現污水再生。 反滲透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以壓力為驅動力的膜分離技術。該技術是從海水、苦咸水淡化而發展起來的,通常稱為“淡化技術”。由于反滲透技術具有無相變,組件化、流程簡單,操作方便,占面積小、投資少,耗能低等優點,是借助于半透膜,在壓力作用下進行物質分離的方法,它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無機鹽、低分子有機物、病毒和細菌。對水的含鹽量適用范圍為3000~35000.mg/L,可使廢液中的銅、鉛、汞、鎳、銻、鈹、砷、鉻、硒、銨、鋅等離子脫除除90-99%。。 其優點是產品水的回收率、脫鹽率以及水的純度均較高。 反滲透水處理技術已在我國得到較多的應用。發展十分迅速。該技術已廣泛用于海水、苦咸水淡化,純水、超純水制備,化工分離、濃縮、提純,廢水資源化等領域。膜分離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在近40年來迅速發展成為產業化的高效節能分離技術過程。電滲析、反滲透、微濾、超濾、納濾、滲透汽化,膜接觸和膜反應過程相繼發展起來,在能源、電子、石化、醫藥衛生、化工、輕工、食品、飲料行業和日常生活及環保領域等均獲得廣泛的應用。
我公司跟據客戶需求提供優質可靠的膜工藝設備。 |